京津研发在河北“开花结果”(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
人民日报记者 史自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久前,位于河北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传来好消息,易度河北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脑血管介入手术辅助操作系统”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这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实现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医疗装备系统的产业化。”易度科技负责人史文宝说。
激动人心的背后,是协同创新的深入推进:该项目获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支持,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李佑祥教授团队主导研发,由易度科技在保定市实现产业化。
近年来,河北主动对接京津资源,加速推动协同创新,深化拓展“京津研发、河北转化”模式,助推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中心自2015年启动以来,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智能电网三大产业微集群,吸引360家企业入驻,获得知识产权1000余件,吸引双创人才超4000人,累计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2家,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提供了经验。”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负责人张曙光说。
紧接着,衡水·中关村信息谷、邯郸·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等一批科技园陆续落地,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明显提升。
夏日里,走进位于河北廊坊市香河县的汇文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在流水线上加工半导体组件,繁忙有序。
“我们生产的半导体制冷应用整机及工业级半导体控温系统等产品,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医疗及民用等领域,产品畅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总经理曹茜说。
此前,汇文节能科技在产品研发中遭遇技术和人才瓶颈,香河县了解情况后,迅速与京津科技资源对接,牵线搭桥。
香河县组建人才和技术需求调研小组,对接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目前为7家企业匹配科研团队,开展技术指导23次、专业理论知识培训5次。先后8次邀请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专家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协同解决实际困难和技术瓶颈。
目前,汇文节能科技与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共建研发机构等方式,先后取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
河北不断优化服务,助力协同创新。全省建成包括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在内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42家,推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技术交易所等在河北建立技术转移分支机构或研究推广机构,形成贯通全省、连接京津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小微企业创新劲头足,但研发能力弱,难题怎么破?河北联合京津签署合作协议,推动三地科技创新券互认互通。凭借一张电子券,河北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即可敲开京津高校院所大门,跨区域共享科技资源。截至目前,753家科技创新券服务机构已在三地实现互认互通,河北发放科技创新券1.4亿元。
协同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2022年,河北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403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雄安新区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达91.84亿元,占全省成交总额的近1/4。
(人民日报记者程龙、崔妍参与采写)